预计本次合同约定的多晶硅销售将产生的净利润为:2018 年 0.46 亿元、2019 年 6.75 亿元、2020 年 7.54 亿元、2021 年 8.33 亿元。
显然,这一涨幅已经超过了光伏产业链可承受的极限。另一位专家指出,工业硅生产受限导致价格飞涨,最新报价已达8-10万元/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成本提升,涨价在所难免。
一位硅料专家表示,近日,中国市场参考价格再度上涨,叠加近日四川、湖南、新疆地区均因电力供应问题出现减产现象,厂家价格坚挺。对此索比光伏认为,多数电池、组件企业上半年盈利情况不甚理想,如果四季度还面临亏损风险,部分企业生产积极性可能受到打击,影响产品供应,不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他们表示,此前已经与多家硅料龙头签订长单,但均为锁量不锁价,实际成交价随行就市,长单价略低于零散订单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恶化,各种极端天气时常出现。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陈林说道。
根据IEC 61215系列标准和要求,此次天合670W至尊组件冰雹冲击试验在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模拟冰雹冲击光伏组件表面的情况,使用气动发射装置,通过人工制作的冰球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冰雹,以恒速撞击光伏组件,冲击完成后检查组件的外观、电气安全和输出性能方面的变化。而光伏组件作为发电设备,需长期在户外工作,不仅要经历各种严酷环境的持续考验,在极端天气来临时(例如冰雹天气等)也必须能Hold住。一位头部电池企业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
当下的市场环境也与上两轮行业周期大相径庭。即便在今年如此火热的行情之下,硅料端也不见新玩家进入,扩产仍以老玩家为主,且扩张的新产能也远不及其他制造三端。严亦舒表示,即便是成本居高不下,最近几周需求仍有复苏的迹象,组件和电池的开工率已回升至95%左右。该公司认为,伴随硅料、硅片新增产能自四季度起的陆续投产,产业链供需价格恢复平衡,原料价格也将回归至正常水平,公司经营业绩会逐步得到改善。
进入三季度后,由于硅料检修企业复产,以及硅片端开工率下调,硅料价格出现一个多月的缓慢下行,但仍徘徊在20万元/吨的高位。今年以来,在硅料紧缺的带动下,硅片、电池片报价持续上扬,组件价格居高不下,全产业链掀起涨价潮。
硅料、硅片端产能差距为何如此夸张?不同于其他三个制造环节,硅料生产属化工行业,对投资、技术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是进入门槛最高的环节,且产能释放速度慢、产能弹性小。隆基这样的一体化龙头获利最大,爱旭这样的专业化电池厂商受伤最重 2021年仅剩不到三分之一,光伏行业的全产业链涨价潮仍无休止迹象。今年6月,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电池厂爱旭股份(14.380, -0.25, -1.71%)(600732.SH)向上游发难,指控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严重短缺的假象,导致其4月开始开机率骤降至60%。电池端在全产业链中产能较大,且比组件端更需要连续性生产,新进入的产能不愿意率先停产或减产,都在咬牙坚持一再让利,目前已无利可让。
尽管它们也可以通过涨价抵消上游原材料的成本压力,但电站开发商面对高昂的组件价格,会选择观望,从而影响组件订单。03专业化不敌一体化?若按一般逻辑,涨价潮中最痛苦的是处于光伏制造环节终端的组件商硅料端收割利润根据半年报,硅料厂商业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由于硅片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比较通畅,单一环节毛利率略微承压但依然丰厚,头部企业享受行业红利。
在最近一次的价格公示中,中环 M6 硅片 ( 以 170 m 为例,下同 ) 4.98 元 / 片,G1 硅片 4.88 元 / 片,G12 硅片 7.97 元 / 片。在业绩方面,中环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 176.4 亿元,同比增长 104.1%;归母净利润 14.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4.9%。
有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下游产能扩张竞赛持续,多晶硅销售协议基本锁定了未来 3-5 年,未来产能供需平衡后价格回落,但是需求向好。下半年多晶硅供需紧平衡的格局仍相对明朗。
与上周相比,本周单晶复投料上涨 0.91%,成交均价 21.1 万元 / 吨;单晶致密料上涨 1.06%,成交均价 20.9 万元 / 吨;单晶菜花料上涨 0.98%,成交均价 20.64 万元 / 吨。虽然电池片毛利率下降,但 5.06 万吨的硅料产能,对盈利能力起到显著支撑。截至 6 月底,公司半导体光伏材料产能达到 70GW,较 2020 年末提升超过 55%,产销规模同比提升 110%。对于下半年情况,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硅料新增产能落地前,行业内依然呈现 拥硅为王 的局面,带动硅片需求持续旺盛。拥硅为王 ,在光伏上游体现淋漓尽致。大全能源(688303.SH)回 A 后的首份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45.12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1.9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1.6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97.96%,扣非后净利润 21.5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03.04%。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0.98 亿元,同比增长 74.26%;归母净利润为 49.93 亿元,同比增长 21.30%。硅片涨价的底气,除了来自于上游硅料成本施压外,下游电池片扩张后的高需求也是重要推力。
光伏硅片基本呈现隆基和中环的双寡头格局,从双方公布的价格看,涨幅甚至超过硅料。CPIA 统计,上半年硅片产量 105GW,同比增加 40%,电池片产量 92.4GW,同比增加 56.6%。
据 CPIA 统计,上半年多晶硅产量 23.8 万吨,同比增加 16.1%,并有青海丽豪、新疆晶诺、宝川银丰和江苏润阳等新进入者。在经过短期回调后,多晶硅料重新进入上涨区间,目前每吨最高成交价超过 21 万元,价格上涨一路传导至硅片、电池片、组件及终端电站。
据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预测,长期来看,未来我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 250 万吨 / 年以上,能够满足中长期需求。据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测算,预计 9 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将突破 4.3 万吨,加上进口 1 万吨左右,每月 5.3 万吨硅料可以生产组件 17.6GW,9-12 月累计生产 70GW,基本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硅料板块满产满销的通威股份(600438.SH)上半年实现营收 265.62 亿元,同比增长 41.75%,实现净利润 29.66 亿元,同比大增 193.50%,扣非后净利润为 29.95 亿元,同比大增 212.24%。隆基硅片涨幅略低于中环,最近公布价格显示,M10 ( 182 ) 每片报价为 6.11 元,相比上次报价上调 0.24 元,涨幅为 4%;M6 ( 166 ) 每片报价为 5.09 元,相比上次报价上调 0.2 元,涨幅为 4%;G1 ( 158.75 ) 每片报价为 4.99 元,相比上次报价上调 0.2 元,涨幅为 4.2%。
上半年,公司单晶硅片出货量 38.36GW,其中对外销售 18.76GW,同比增长 36.48%,自用 19.60GW。预计到 2022 年四季度,多晶硅价格将回落到相对合理的水平。
另一巨头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01799)业绩堪称 暴走 ,上半年实现营收 77.51 亿元,同比增加 130.17%;除税前利润为 16.99 亿元,同比增加 6805.50%;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 12.28 亿元,同比增加 70565.25%。目前,硅料价格在经过短暂调整后,重新进入上升区间。
相较于 7 月 17 日公示价格,涨幅分别达到 9.69%、5.63% 和 5.84%。硅片跟涨传导成本跟随硅料价格上涨的还有硅片。
他提出预警,多晶硅生产扩产可能带来阶段性产能过剩。根据业内预测,多晶硅价格将回落到相对合理的水平的时间点可能在明年四季度。上半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行业再度进入 拥硅为王 的局面。隆基股份虽然是一体化龙头,却缺席利润最厚的硅料生产,营业成本大幅上涨。
碳中和 概念提出至今,光伏作为清净能源的重要一支,产业交出了一份 喜忧参半 的中报成绩单:上游硅料满产满销,业绩亮眼;中游电池片和组件企业受困与成本压力,行业很景气,但是压力也不小虽然电池片毛利率下降,但 5.06 万吨的硅料产能,对盈利能力起到显著支撑。
在最近一次的价格公示中,中环 M6 硅片 ( 以 170 m 为例,下同 ) 4.98 元 / 片,G1 硅片 4.88 元 / 片,G12 硅片 7.97 元 / 片。硅料板块满产满销的通威股份(600438.SH)上半年实现营收 265.62 亿元,同比增长 41.75%,实现净利润 29.66 亿元,同比大增 193.50%,扣非后净利润为 29.95 亿元,同比大增 212.24%。
有行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下游产能扩张竞赛持续,多晶硅销售协议基本锁定了未来 3-5 年,未来产能供需平衡后价格回落,但是需求向好。据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测算,预计 9 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将突破 4.3 万吨,加上进口 1 万吨左右,每月 5.3 万吨硅料可以生产组件 17.6GW,9-12 月累计生产 70GW,基本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
本文由虚晃一枪网河北年内建成“两纵一横”高速公路汽车充电系统虚晃一枪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今起购新能源车免购置税”